利达拉链:二次创新激活企业活力

时间: 2024-02-17 18:25:34 |   作者: 新闻中心

  拉链行业一直是创新为王。很多中国企业就是缺乏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导致了致命的软肋,但是这不是企业拒绝成长的理由,相反,不少企业是利用卓有成效的二次创新的杠杆,撬起市场的制高点,浙江利达拉链有限公司在短短的8年内,在义乌这片拉链红海市场中,持续创新、精耕细耘,一举进入中国拉链行业十大品牌就是极具说服力的典型。

  价值106万设备和300万流动资金,浙江利达拉链有限公司创始人吴琴英在市场的诱惑下怀着自己的梦想和激情,开始了一段憧憬中跌宕前行的创业历程。之前从未涉及过拉链行业的吴琴英,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创业之路呢?她轻描淡写地说,拉链行业刚刚兴起,而机遇就是这样稍纵即逝,谁把握了,谁就有优势,没时间去瞻前顾后的思虑,只需要胆大心细的执行。

  在义乌,众多行业曾经面临过从小数量到大规模的甜蜜并痛苦着的经历。行业利润在公司数膨胀的挤压下,很快进入了微利领域。获利多的公司开始进行技术变革,试图突破市场瓶颈,自寻出路,而后期进入市场的企业只能在一片红海之中与机遇博弈。利达拉链却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困惑对弱者而言是一道障碍,对强者而言是一次危险中的机遇。吴琴英在解读这样的“危机”时说“创业初期,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归根结蒂就是企业需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我并不在意支付员工多少工资,而是在意他给公司带来什么?我也从不会去跟技术人才讨价还价个人待遇问题,因为个人的待遇是靠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公司给予的。”这是吴琴英的用人原则。在利达拉链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推广创新的核心就是技术主导价格,营销服务客户。没有人才的优势就没有技术的优势,没有技术的优势就没有价格的竞争力。营销也就无从谈起服务了。

  在产业链低端的本土企业之中,难免进行产品的模仿和引进,企业是直接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心理,因此就需要在囿于已有的技术范式,顺着这样的格式化行径进行新的调整和改进,在目标市场之中开辟被细分了的客户资源。二次创新的过程是技术累积和消化,最终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如此专业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就要专业的人才,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吴琴英曾经为引进一名高级首席技术官,每周3次以上的热线年时间,终于用自己求贤若渴的真诚感动对方、觅得一关键人才。

  2001年,公司进入一个快速地发展的阶段,仅脱产研发工作人员,就10余个人,几年内获国家专利26项,其中有三项技术保持行业绝对领先,产品附加值很客观,其他同行企业也只能望其项背。互拼尼龙拉链、鞋用拉链、荧光拉链等一批特色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市场反响强烈、收益颇丰。

  2003年,利达拉链提出“定价定天下”的口号,吴琴英解释说,把价格定下来,然后按照价格的标准采用最高标准的采购、生产等流程。充分的利用公司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赢得市场。

  能做到如此精算的程度,利达拉链依靠的是企业管理团队恪守的严格管理程序。品质管理部门会在产品采购、生产的全部过程监控、成品的出厂检验、以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实行多程序管理和责任制落实,并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吴琴英介绍说,不仅要做到技术创新而且还要做到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全员创新,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和不可估量的活力。企业每年重奖不少创新员工,主要分奖金制与职位制。在这样的条件刺激下,有员工完成目标销售的200%之多,而每年因技术和管理创新而获得嘉奖的员工以20%的速度递增,企业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锐意进取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持续推进的二次创新和“结果导向”的用人原则。利达拉链日趋成熟的创新体系和管理体系,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其生产的拉链足以绕地球半圈之多,50%出口国外,置身于全球化的语境审视公司发展之道,利达拉链在行业内是具有普遍的价值观和现实借鉴意义。(实习生 施洪灿 见习记者 陶魏斌)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首页 产品 质量控制 导航